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
The Staffs and Workers Union of Hong Kong Civil Airlines
「兩航」是指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,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,國民政府大勢已去,兩間航空的總公司由上海基地遷到香港;但港英當局出於政治因素考慮,從多方面製造難題;國民黨政府其後更計劃將「兩航」遷台。「兩航」要擺脫困境,在政治上面臨重大的抉擇, 當時新成立的民航工會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
最後,隨著民心思變,兩航人員在大是大非面前,站於國家民族利益立場上,選擇起義北飛,投入建設中國民用航空事業隊伍。
1949年9月11日港九民用航空事業職工會成立;10月1日是新中國誕生;同年11月9日香港爆發震驚中外的「兩航」起義事件……現年90歲的民航工會老前輩謝靜吾,親歷工會成立及「兩航」起義發生,在65周年之際,謝靜吾憶說,民航工會(港九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)前輩在開拓新中國的民用航空事業上,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周恩來總理策動起義
謝靜吾表示:「當年兩航二千多名員工看到解放戰爭形勢,感到遷台是沒有前途,有些人甚至辭職找船返上海、返老家,這類思想在當時好普遍。」北京中央政府也了解這情況,故研究組織「兩航起義」, 謝靜吾指出,當時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是「拒絕遷台、爭取人才、爭取起義」。
民航工會 向中、基層曉以大義
由於兩航情況複雜,故中央先要派員遊說兩間公司總經理;中層及基層工作方面, 則透過民航工會做工作。
謝靜吾亦道出當時各階層動員工作的困難,他指出:「中央航空公司是由空軍管轄,機師當中多為空軍機師,故動員他們起義比較困難,最初表示有20架飛機參與,行動前兩日卻得10架,最後只有2架參加,分別為C47及CV-240型(空中行宮), 最後連同中國航空10架飛機,共有12架飛機飛往北京及天津。」
民心思變 拒絕遷台
相反,因為民心思變及感到「無家可歸」,群眾的動員工作及愛國教育則較順利,以反遷台及爭取工資待遇為切入點,做好起義動員。謝靜吾表示:「當時不少人好想返國內,故工會組織大家時,簽名便有2,000多人,實際也有1,700人返去,當中包括不少飛行員及技術人員,這批人才其後在各重要崗位起了重要作用。」
起義回歸 建設新中國
終於在1949年11月9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「兩航」起義,毅然北飛,回歸祖國懷抱。這是震驚中外的愛國主義壯舉,阻止「兩航」遷往台灣,毛澤東主席、周恩來總理更親自發出賀電。起義後,持續了三年的「護產鬥爭」,保護了大批重要航運器材,對開拓新中國的民用航空事業,作出重要貢獻。「兩航」起義亦起帶頭作用,當時有27個中資機構亦起義,包括招商局及中國銀行等。
謝靜吾指「兩航」起義,加快新中國的航空事業發展,「兩航」人員在不同崗位作出貢献
(圖左及下)
(圖左及右)
「兩航」起義後,毛澤東主席、周恩來總理親自發出賀電,讚揚「兩航」員工的起義精神
(原文出自工聯月刊第202期)
我已無悔...
謝靜吾一生為中國航空發展、為民族事業作出貢献,這位90歲老人家滿有感受,他感慨說:「<<鋼鐵是怎樣煉成的>>這本書提到,人最寶貴的是生命,生命只有一次,生命應如何渡過,回首往事不會因虛渡年華而悔恨,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恥……我整個生命同全部精力,已献俾世界壯麗的事業,我已無悔。」
民航工會前輩立下不朽功勳
今年,是「兩航」起義65週年,也是港九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(下稱民航工會)成立65週年,在「兩航」起義中,民航工會起了關鍵作用,謝靜吾表示民航工會的成就,正正反映工人運動成就,當時能令千幾人參加起義回歸,是「好成功,影響好大!」。
「兩航」起義在經濟、軍事方面上也有影響,在新中國建設也起了很大作用,謝靜吾表示:「尤其人才方面,若沒有這批人才,新中國的航空事業肯定有一段時間停滯不前。」
民航工會在1949年9月正式成立,成立時共有400名會員,其中「兩航」員工佔了絕大多數。謝靜吾表示,民航工會剛剛成立,便成為「兩航」起義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在兩航起義的醞釀期間,工會的大批骨幹積極聯絡和組織機場員工,組成基層行動小組,參與支援北飛起義,北運器材的準備,同時組成了工人糾察隊,保護了大批留港的重要器材。由1949年11月9日起義後持續三年的「護產鬥爭」,民航工會的前輩們率先為國家民族利益,開拓新中國的民用航空事業,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